4月18日,黄河文化国际传播论坛在东营举行。 梁犇 摄
中新网东营4月19日电 (记者 李欣 沙见龙)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奔腾千万里壮阔迂回,在山东东营汇入渤海。18日下午,由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和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共同主办的黄河文化国际传播论坛在此举行,中外专家学者及各界代表相聚黄河入海口,从不同角度献策黄河文化国际传播。
黄河水利委员会办公室原副主任、黄河水利作家协会主席侯全亮在发言中说,黄河文化的内涵特征主要体现在“生生不息、一脉相承”“博大精深、内涵丰厚”“交融汇流、一体多样”“治水安邦、家国同构”“民族基因、中华精神”5个方面。从以往有关黄河治理国际合作的方式来看,黄河文化的国际传播也有诸多实践,主要是通过对来华外籍人士的黄河文化传播和出国参加国际会议的传播交流两种途径实现。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当天,各界代表及山东省16市党委宣传部负责人等齐聚论坛现场进行研讨交流。 梁犇 摄
“德国以及其他欧洲国家受众能从哪些渠道得到黄河文化的相关知识?”中国外文出版社德文专家李博瀚在现场抛出问题并表示,黄河文化海外传播及生态旅游海外推广的前景非常广阔,不仅可以吸引大量外国游客,还有助于在海外建立一个更全面的中国形象。中国可以加大媒体宣传力度,“黄河文化国际传播新媒体微刊、黄河水利作家协会、中国外文局的对外传播团队,尤其是翻译工作者等也可以在这方面发挥作用”。
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院长于运全建议,要以强化全球调查研究为手段,提升黄河文化国际传播精准度。他说,黄河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的一个代表性标识,充满了包容、开放、自立、自强精神,这是当下特别需要阐发的文化内核所在。但相对于黄河文化的重要性、丰富性,及其所蕴含的时代价值和世界意义,黄河被全球主要媒体提及的力度还不够,其他国家民众对黄河的知晓率有待提升。
图为黄河文化国际传播论坛的圆桌会议。 梁犇 摄
于运全称,此次黄河文化论坛的召开,能够让国际社会集中了解黄河文化特色,促进交流借鉴。但面向国际传播,需要更精准地提炼黄河文化的核心精神、时代价值和世界性意义,做到一洲一策、一国一策,乃至一群一策,了解各国情况和受众特点,才能有的放矢。“我们愿与各方合作,共同加强有关黄河文化的全球调研,提升传播精准度。”
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省文明办主任、省新闻办主任袭艳春出席论坛,分享了该省围绕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开展的亮点工作。她说,黄河在山东与大海相遇,水脉与文脉相融,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瑰宝。在推动文化“两创”方面,山东着重突出新体验,让黄河文化“活起来”,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融合打造沿黄文化体验廊道;加强沿黄文物保护利用,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黄河文化博物馆,充分激活中华文明的古老底蕴;倾力打造黄河大集,推出沿黄九省(区)手造民俗展,与“好客山东、好品山东”融合展现,让黄河两岸的风土人情与非遗风物相得益彰。
作为黄河文化论坛重要成果,18日下午,《黄河文化论坛倡议》发布,呼吁共同为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献计。 梁犇 摄
袭艳春说,山东积极打造让黄河文化“走出去”的“出海口”,着力打造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构建文明交流互鉴的高端平台;推进友城、友校、友企、友媒、友人“五友”外宣,助力沿黄城市与国际友城的朋友圈日益扩大,并开展了多个项目让更多国际友人走进黄河、品味黄河文化;聚焦生态保护,推出纪录片《大河之洲》,生动展现黄河的自然、人文、生命之美;聚焦高质量发展的山东实践,多角度解读中国式现代化,让国际社会更好了解现实的中国,读懂发展的中国。她希望各界携手绘就黄河流域的“诗和远方”,共同谱写黄河文化国际传播的新篇章。
据悉,以“开启黄河文化国际传播新篇章”为主题的黄河文化国际传播论坛,是黄河文化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论坛举行了主旨发言,并围绕“黄河文化内涵及国际传播”“黄河文化国际传播策略”“媒体传播经验与实践”开展圆桌对话。(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