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从长远来说,我们若真心替别人着想,首先须做到自律。不仅在别人遭灾的时候帮扶一把,而且更切实地在平日生活中时常检讨、克制那些会给自他带来痛苦的身心行为。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减少人与人、人与自然、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矛盾冲突,使大家享有一个更和谐的生存空间 。 只有整体的生存环境和氛围祥和了,人们才能有更平等的发展机会,通过自己诚实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生活。这一点对于包括灾区人在内的所有弱势群体来说,尤为重要 。 身体的行为主要是由心决定,我们如果能够调伏内心的负面情绪和思想,外在行为自然会随之改变。
负面情绪是指会给自他带来痛苦的内心活动,如愤怒、仇恨、嫉妒、贪婪以及焦虑、抑郁、恐惧等等。我没用大家熟悉的“烦恼”一词是因为:首先,烦恼涵盖的范围更广,它包括未圆满觉悟的众生因无明而起的所有作为。
其次,也是更重要的一点,无论是“无毒”、“三毒”还是其他烦恼,我希望大家都能把它们看成是情绪、感受、而非心的本性。说“烦恼”,大家也许不自觉地就往本性上靠,觉得心本身是烦恼的;说“情绪”,不用提醒,大家也知道表面的、波动的。 只不过有些情绪出现的频率非常高,能量也很大,不容易克制。如果愤怒是我们的本性,我们就不可能有高兴的时候,但事实不是这样。 我们不仅能高兴,而且在生气的时候还能知道在生气,这说明意识与情绪不完全是一回事,我们是有可能有意识地去控制和调整负面情绪的。
自律的第一步是觉察,留心观察自己身、语、意的活动,观察负面情绪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它的破坏性、欺骗性何在。即使像愤怒这样狂暴的负面情绪,也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也需要各种条件才能产生和壮大。如果我们能了解这些,就有办法克制、削弱、化解愤怒的情绪。
公众号推荐